i n f o r m a t i o n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联系电话咨询电话:0536-4398789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0536-4398789

扫一扫微信联系 扫一扫微信联系

20家最新私募管理人观点汇总--市场情绪逐渐转暖后续该如何布局

发布时间:2024-03-18 19:17:48  来源:BB平台西甲赞助商

  自2月触底反弹后,市场整体出现了大级别的反弹修复,上证指数目前已企稳在3000点左右,两市成交量基本也维持在一万亿左右,市场情绪开始慢慢地乐观。

  经历快速反弹后,短期上涨动量似乎开始发力,后续投资者该如何布局?排排网财富产品研究中心及时向私募基金管理人搜集了部分最新观点:

  股市在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开局之月后,在过去的2月展开较强的修复,主要权重指数沪深300指数在连跌6个月以后反弹9.35%,创业板指上涨14.85%。与此同时,过去几年相对受益的小微盘股在2月经历了巨大的波动。

  与此同时2月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607亿元,为去年8月以来首次月度净买入,且当月净买入额超过2023年全年。当前中国股市,无论是A股,还是H股的估值来看,是成规模体系市场中估值较低的洼地。前段时间一个网络新闻,就是香港居民集体来到深圳山姆会员店采购,背后反应了随着美元放水带来的通胀使得全球发达国家生活、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境内商品的吸引力上升。我们始终相信当前中国股市的估值也是同样具有吸引力的,因为中国股市拥有一批在全球估值较低且领先的细分行业龙头,一个月前在遇市场极端行情,在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我们仍就看好我们持有的中长期标的,并与这些上市公司一起应对市场的极端抛压。

  随着我们过去一直关注的高频交易占比过大、对市场非理性影响过大的问题在最近得到暴露,以及监督管理的机构的逐步引导,我们正真看到了市场在经历了较长时间不正常的交易结构下回归理性的希望,在此基础上,中长期主动投资的非理性波动有望降低。

  从经济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来看,我们最近两个月都在密集调研中,经济相对平稳的状况下,结构分化进一步明显,龙头公司受益越来越明显,我们正真看到了过去三年以来一直在执行的长期投资那些商业模式好、管理层优秀的细分行业龙头的优势正在越来越明显,随着一季报的临近,预计未来会得到市场的逐步认同。

  在经历过去一年的市场波动后,我们对我们持仓的公司的中长期更有信心了。在相对历史,相对全球较低估值的状况下,我们也积极和优秀公司一起,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与回购,来体现上市公司的价值。我们仍将继续按照长期投资的原则不断市视与扩充我们的投资标的。

  市场在经历了一月非理性的下跌,在二月份有了明显修复,但我们正真看到仍然是极大的结构性差异,比如微盘股指数在一月大跌之后,于2月8日开始大幅反弹;短期市场的极动更多是交易层面的因素,这背后是雪球、量化因子暴露等一连串连锁反应,这当然给具有产品风险约束、评价久期较短的绝对收益产品造成挑战。过程中我们正真看到上市公司的积极回购,这成了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也体现公司自身的信心和治理能力。2月我们产品净值也有一定的修复。

  农历春节期间我们观察到靓丽的出行数据,例如航空机票价格和客座率的超预期表现,这是好的迹象。整体看,因为春节假期错档以及较少的上班时间,我们没办法清晰观察宏观基本面的变化,但降准以及去年以来相继出台的行业支撑性政策,应该对稳定宏观基本面和提升信心有一定帮助;特别是近期国常会推动的“以旧换新”支持政策,依照我们最近的草根调研,这将显著拉动部分制造业环节的资本开支。对于24年的宏观经济,我们不悲观;当然我们更愿意相信上市公司自身韧性,我们观察到一批受益行业格局持续改善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海外运营资产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跨国企业,或者将显著受益于这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科技、消费企业,这是我们组合构建的基础,因为放在宏观经济转型时代,总量逻辑已经让渡于结构。

  2月,随着相关救市举措发挥作用叠加短期市场明显超跌,A股呈现一波猛烈的反弹,春节前后以市场普涨修复为主,而后稳健型红利公司和有各类利好消息驱动的AI等概念股走势较强,有较为显著的春季特征。近期市场表现有几个现象有必要注意一下,一是市场短期有较强的赚钱效应,资金端回暖,观察到外资恢复流入、两融提升、公私募产品仓位提高等现象;二是市场波动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主题轮动快、波动幅度大;三是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但相互独立的矛盾态势,一边是仍很低迷的风险偏好驱动的红利股和超长期债券走强,一边是风险偏好回升带动的、各种短期消息驱动的概念炒作盛行。

  我们判断,A股处于超跌反弹和春季躁动的叠加状态中,市场分化加大,基本面因子逐渐回归,后期成长型核心资产、景气反转型的个股机会显著。市场基于对中国远期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长期利率下行,开始追求稳定、高股息的价值型核心资产,有明显的“资产荒”特征,不少红利股已经涨到不具备吸引力的位置,我们更看好成长型核心资产的投资机会,当前经济的发展阶段和长期资金市场改革的背景下,很多行业的优质龙头会逐渐改变以往追求成长时的高额资本开支,转而维持较好的盈利和充沛的自由现金流,也会更看重分红、回购,投资者能获得成长性和红利回报的均衡,这类公司短期还不在市场“高股息”的视角内,交易在历史低位的估值水平,而且不少公司的业绩在近两三个季度已经企稳上行。

  同时,过去三年不少行业面临景气的大幅波动和经营环境的改变,已经有一批行业进入了自然出清的边缘,行业格局优化的上行动力和宏观的周期波动互相作用,今年或能有一个买入的极佳共振点,我们聚焦在细分化工材料、出行链、新能源等领域挖掘景气反转的机会。

  组合目前保持比较高仓位,持仓集中在体现消费新趋势的食品添加剂、出行链,家居等相关个股,中国优势制造的农药制剂、电子元器件、金属新材料,能源体系变革的新能源、核电设备,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医药领域。

  2月强反弹,主要由多重因素铸就。市场本身超跌是重要的因素,即在市场调整近3年大背景下,年初以来经历雪球敲入和量化踩踏等短期快速极致杀跌,导致做空力量的衰竭。在国家队流动性呵护下,市场完成了这一轮的超跌反弹。

  后续持续性而言,我们大家都认为要回答两个问题:反弹还是反转,是反弹的话向上幅度有多大。基于当下基本面依然疲软以及尚未看到强有力的政策刺激出台,我们大家都认为大概率是反弹。反弹向上幅度来看,无论是几大宽基还是全 A 指数,已经基本修复了今年年初以来的跌幅,我们大家都认为后续向上空间存在限制。市场大概率会进入调整和分化阶段。

  当然即使向下调整,我们大家都认为空间也不会特别大。基于两点:(1) 1 月底 2 月初的流动性危机造成了的情绪底过于极端,大概率短期难回;(2) 两会提出稳定长期资金市场,因此短期向下太快,国家队可能会出手干预。因此,我们既不要太乐观,也不必悲观,大概率是一个底部震荡行情。

  在外力的参与下,市场可能已度过至暗时刻的最主要阶段,也就是由杠杆踩踏和情绪宣泄导致的入坑挖坑和填坑阶段,慢慢企稳。何曾相识。

  就长期资金市场而言,又到了一次达成改革共识的阶段。要聚焦观察长期资金市场IPO,高效的退市制度,资源有效配置的再融资安排,交易制度对所有参与方是否公平,依法行政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交易情绪宣泄阶段过去以后,资本市场也将回归根本,即分母需要由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定价。目前看不到特别大的向上空间,仍需要等待。我们观察到的中美利差,汇率的维稳压力,债券收益率曲线年长债收益率和MLF阶段性持平,都反映了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以及“不可能三角”中汇率的掣肘。需要等待契机。

  对于短期市场,主要指数均已有较大程度的修复,技术面上,市场底部或已确认;但能否更看高一线,需要有连续的政策验证,以改变去年以来市场形成的一致悲观预期。临近两会,建议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方向,若政策有超预期之处,或是市场突破的方向;若在预期之内,预计市场短期可能维持宽幅震荡,指数难有较大空间,等待政策进一步指明方向。从目前情况去看,短期政策明显低于预期概率较小,但能否超预期仍存不确定性,预计短期市场震荡概率较大,更多是结构性扩散的机会。

  对于 2024 年权益市场,维持前期年度策略观点,“2024 年进入新一轮周期,新周期的开始阶段并不是新牛市,而是底部夯实之年”。相比 2023 年,起点位置更低、情绪更悲观,政策上也已在调整,在无风险利率仍在持续下行背景下,逻辑上市场进一步大幅度下滑空间较小。我们大家都认为,经过过去三年的持续调整,市场指数主要跌幅已完成,2024 年进入新一轮周期,新周期的开始阶段并不是新牛市,而是底部夯实之年。一方面,虽然目前对于地产负反馈螺旋仍有所担忧,但随着过去两年的快速下跌,部分数据也逐渐进入中长期底部区间,若政策能够进一步发力,2024 年低位构筑底部概率较大。另一方面,虽然进入新周期,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也在孕育,但预期并不明朗,市场难言牛市预期,体现更多的是产业升级的结构性机会,和无风险利率下降的带来的估值中枢抬升或超跌反弹的底部夯实机会。

  配置方向上,除了高分红品种值得中长期关注外,还可以着重关注如下方向:一是新技术方向,AI 浪潮已来,短期市场热点也聚焦于此,关注 AI 产业链及进一步扩散方向等;二是围绕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的相关方向,如医疗保健等;三是围绕高水平发展的安全主题方向,如军工与国产替代等。

  2月A股、港股迎来久违大反弹,领涨全球股指。背后原因包括(1)节前中小盘流动性负反馈在强力救市资金干预下危机解除;(2)证监会换届以及监管政策对症下药有效提振长期资金市场预期;(3)春节假期服务消费表现韧性,节前偏弱的基本面预期有所上修;(4)五年期 LPR 大幅度下调 25BP,节前偏弱的政策预期有所修复;(5)假期海外科技龙头和产业基本面有积极催化。

  展望后市,在监管强有力呵护的背景下,短期市场流动性风险基本解除。但市场中期上涨动力取决于政策力度、效果以及基本面的修复,核心是价格指标的改善。三月是两会政策观察期,也是一季度经济成色的重要验证期。从高频数据分析来看,节后整体复工进度偏慢、地产销售继续下滑、2月制造业 PMI仍在荣枯线下方,需求改善的证据还不够充分。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来看,5%的实际GDP增速目标和财政预算所隐含7.4%的名义GDP增速目标相比于去年有明显提升(实际GDP过去两年复合增速只有4.1%,2023年名义 GDP 增速只有4.2%),因此我们对稳增长政策力度不悲观,但政策效果目前还需要一些时间释放。海外方面,市场着重关注美国大选进展,受美国经济通胀韧性影响美联储首次降息预期推迟到6 月,10 年期美债利率继续高位震荡,不过我们大家都认为只要美联储不重新加息,对 A股、港股影响有限。

  展望后市,我们大家都认为前期因流动性造成的市场大幅波动阶段或将逐步结束,市场将逐步回归经济内生驱动上来,经济基本面的权重会再次提升。当下经济基本面较节前和 23 年可能没有太大改善,春节期间虽总量数据修复不错、但人均消费依旧在下滑,节后数据更是表现疲软;地产政策持续放开、超预期降息之下,2 月百强地产数据延续弱势;2 月最新 PMI 数据在剔除春节错期影响下,供需较历年同期仍显疲弱。短暂的流动性红利期结束后,我们大家都认为市场仍会走向那些预计能有持续收益的公司。10Y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美国今年的降息预期也给咱们提供了空间,尤其是供给受限的高股息资产可能依然能够创造绝对收益。我们不断跟踪行业的供需最新变化,并且根据边际变化做出行业权重的调整以及个股的加减仓。有些基本面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比如煤炭行业的安全监控增强,比如下游电力需求的韧性十足。

  海外方面,美国通胀和劳动力市场的韧性超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继续修正,但美股市场仍在上涨通道。我们在1月月报中提到,美股巨头上涨的本质驱动还是来自于AI产业革命下的分子端提升,这一逻辑预计在2月继续演绎。AI 产业机会是我们长期看好的方向,我们将持续着重关注。随着应用的初步铺开,算力的继续增强,尤其是类似SORA等AIGC慢慢的开始理解物理世界的底层逻辑,AI应用会继续扩展。我们也在关注AI基建相关的投资机会。

  2024 年 2 月 A股上证指数在月初创下近五年新低,最低点 2635点,随后迅速大幅反弹,全月上涨8.13%;沪深 300 指数全月上涨 9.35%,科创 50 指数全月上涨 17.94%,北交所的北证 50 全月上涨 9.73%。本月小盘股波动最为剧烈,如代表小盘股的中证 2000 指数月初最大跌幅达到 20.7%,随即最高反弹 37.37%,全月上涨 5.97%;代表微盘股的万得微盘股指数月初最大跌幅达到 34.5%,随即最高反弹 59.7%,全月仍下跌4.6%。这样的巨幅波动很可能是量化基金的流动性挤兑导致。过去几年由于主动基金收益不佳,而很多量化基金通过对冲做出了很好看的“稳定性”收益,导致权益市场上量化基金的规模逐步扩大。但事实上很多量化策略的漂亮收益曲线主要来自于股市的风格差异。举例来说,2019-2023 五年间,万得微盘股指数的年度收益分别为 44%,18%,40%,16%,50%,而上证指数仅分别为 22%,14%,5%,-15%,-4%,如果同时做多微盘股指数做空上证指数,不但可以熨平日常波动,且年度收益可以分别达到 22%,4%,35%,31%,54%,如果再加上杠杆收益就更为惊人。然而这种现象的背后则是小微盘股整体上由于源源不断的资金推动而越来越高估。在脱离基本面本身成交量又小的情况下,一旦受到超预期的外部冲击,就很容易发生流动性挤兑而出现暴跌。本次 A 股市场创近年新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小微盘股的流动性挤兑所导致,其后的快速反弹,既有国家队救市因素,也有超跌反弹因素。

  从宏观形势上看,虽然中国房地产成交状况仍然低迷,但在有些城市慢慢的开始有见底态势出现。汽车,出行,零售等其它行业表现也并不差,春节期间出行和观影人次都是创出历史纪录。M1 超预期增长,表现企业活期存款增加,预示企业经济活动可能会趋向活跃。2024 年是疫情恢复后的第二年,按照其它国家经验,应该是慢慢的变好的,但前提是房地产行业对整体经济的拖累不断降低。同时,由于很多国家的股市都创出新高,而中国股市还在低位,而全球流动性已经过了最紧的阶段。因此,只要中国经济有企稳反弹的迹象,股市由反弹逐渐演化为反转是可期待的。

  在经历了1月份的单边杀跌之后,2月份仅第一周延续了1月份的下跌,之后就大幅度反弹,越小型的指数转折越剧烈。春节之后不论是A股还是H股,整体重心持续上抬。较大型的指数,如上证综指、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基本实现了年线翻红,而最小型的指数,如中证1000和2000指数还未能修复1月和2月初的巨幅下跌。从市场的微观结构上面看,小市值个股虽然反弹幅度普遍较大,但仅仅是部分修复之前暴跌。唯一强势的热点主题仅有AI板块,其中的光模块再次引领了AI板块的表现。高股息类型的个股表现也较为突出,以较小的波动不断走出新高。

  近期最需要我们来关注的变化:1、一手房销售继续低迷,但是重点城市的二手房的成交相当活跃。显示了在房价下跌之后,有一定的刚需支撑。投资的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展望很可能触底;2、SORA再次引燃全世界对于AI的热情。以苹果为代表的超级企业将会在此领域持续投入巨量资金,押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在证券交易市场上,与AI相关的题材也有火热表现;3、中国30年国债收益率持续、快速下台阶,信用利差大幅缩小,显示了国内金融机构在金融空转背景下巨大的负债端压力,也体现了国内生息资产的极度稀缺。这对各种类债资产的估值都有支撑。

  在市场大幅度下滑并且快速修复之后,我们动态评估目前的个股估值状态。现金牛类型股票的潜在收益率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下降,但类债股票依然是国内生息资产中较具优势的品种。但我们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更具成长性的个股上,尤其在港股市场在经历了漫长的熊市之后,有大量的优质成长股来到了具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我们应该聚焦其中的高质量成长型公司。如果尽量排除掉情绪的干扰,我们对两类机会寄予厚望。第一类是带有较强防御性质的现金牛股票,第二类是高质量的成长型公司。对于现金牛类型的公司,我们会更看重资产负债表质量、ROE的稳定性和估值水平。对于高质量成长型公司,我们会筛除掉那些低质量扩张的伪成长(现金流差、roic低、融资欲望强、脉冲式增长等)。这两类公司是动态评估之后最佳的投资选择,也与价值投资的精髓高度吻合。

  此前持续暴跌的市场倒逼出了相对强力的政策,且暴跌后估值确实降到了历史相对低点,在短期恐慌情绪释放后,市场基本寻到了底部。

  从经济层面看,当前经济整体可以概括为繁荣难觅,韧性犹存。春节以来,各项消费数据表明之前预期的快速反弹是不现实的,但预期足够悲观后整体经济还是体现出了韧性。比如房地产新房销售虽然惨淡,但二手房相对于新房而言表现要好很多,以深圳为例,在春节假期和节后一周的二手房成交量比过去几年都要好,这也体现了二手房价格回调和限购政策放松的作用下,市场逐渐找到平衡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政策其实是集中在股市本身,这一跌后暴涨的意义更多在于探到了短期底部,优化了股市制度,某些特定的程度修复了市场情绪。市场见底后想要有像样的指数行情还需要经济和其他层面的改变,目前市场还是结构性机会为主。

  红利类机会能作为防守,但未来上涨的空间不一定足;无基本面的小股票炒作未来潜在风险仍然很大;而成长赛道经过大幅调整后,部分优质板块也开始具备投资吸引力,更多还要自下而上寻找线、仁布投资:市场企稳的背景下预计躁动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2月份的月报我们分析过“虽然我们自23年下半年以来对经济和股市一直相对谨慎,但1月份的市场表现大幅超出我们预期,已经非常困难用基本面的逻辑和框架去解释。从基本面的逻辑来看,国内外无风险利率没有大的边际变化,经济预期本月也没有导致边际急剧恶化的因素,所以归因的角度来看,更多是归咎于风险偏好上”。回头看风险偏好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规模体量很大的量化资金在风格配置上过于偏离小微盘导致的踩踏进而引发了市场的一次流动性危机。一些列救市组合拳之后,市场流动性危机解除,市场节奏又重回去年年底。我们1月份月报提到的或有躁动在春节之后开始演绎,3月中上旬可能还会持续。回头看,1-2月份宏观预期上也没有特别大的边际变化,预计这种状态会持续到两会前后,就到了4-5月份的宏观数据验证期,考虑到23年的高基数,预计还是会有压力,市场大概率会有调整,但此次回调我们大家都认为底部高度要好于2月份的市场底,届时大概率是年内收益胜负手的时间窗口。

  微观交易结构上,随着国家队增量资金入市,流动性冲击引起的估值下杀结束。1、2 月市场暴跌,微观结构上的解释源自量化私募基金在微盘股上的集中踩踏。短时间宏观基本面并无大幅变化的情况下,流动性冲击使得估值已经向下超调,部分宽基指数估值创历史新低。1 月末,华润信托阳光私募股票多头指数基金平均仓位为 48%,创下 09 年以来最低纪录。随着雪球产品的集中敲入,国家队增量资金大举入市,私募为代表的机构仓位回补,流动性冲击引起的估值下杀已经结束。

  主要经济数据弱企稳,仍是库存周期底部磨底特征。宏观数据整体波动不大,前瞻指标 PMI 来看,2 月官方制造业 PMI 录得 49.1,环比小幅下行 0.1,考虑到春节季节性影响,大体符合预期。企业规模上看,大、中型企业环比持平或改善,小企业 PMI 进一步下滑。需求端看,新订单指数持平,出口订单走弱有一定拖累。价格端看,出厂价格出现小幅扩张同时,原材料买进价格小幅收缩。结合订单和价格数据,整体依然呈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小幅走高,或反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社会预期偏弱”问题有边际改善。建筑业 PMI 继续下行,或与地产数据较弱、地方政府投资谨慎有关。服务业 PMI 表现相对较好,与春节假期正常化出行有关。更高频的数据上看,商品房成交面积低迷,同比萎缩接近 40%,宏观总的来看,还是去库周期末期磨底特征。

  两会临近,政策端变化更重要。经济数据信号较平淡,两会即将开幕,政策端变化更重要。总量上看,经济稳步的增长目标或继续维持 5%左右。在 23 年正常基数下,24年5%的增长目标实际要求或更高。观察财政赤字是否高于3%,特别国债是否继续增发。关注涉及稳定长期资金市场的相关表述。产业政策上,关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新质生产力”等相关方向政策力度。

  无风险利率低位,估值或随风险偏好开启修复周期。以PB来看,沪深300、万得全A指数估值在2月创下历史新低。站在当前,流动性冲击结束,去库周期接近见底,虽然宏观修复力度依然较弱,但随着更多经济指标见底回暖,先前市场对经济过度悲观的预期或迎来修复,估值或随风险偏好开启修复周期,政策端变化是重要变量。

  市场层面,沪深300指数在2021年2月创出历史上最新的记录5930点之后,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回调,今年2月初最低探至3108点,近乎腰斩,期间只有局部的机会,指数整体几乎是单边下行。2020年底和2021年初高峰时刻基金募集的盛况和2007年下半年的疯狂如出一辙,蜂拥而入的资金推动市场创出历史高点,随后都迎来了长达多年的休整。每一次的高点都令人心情澎湃,似乎美好的未来就在眼前;每一次的低点都令人心情沮丧,似乎困难要把我们压倒。可事后看,高点的疯狂蕴含着巨大的长期风险,迷茫的底部反倒是新的起点。

  事物的起始往往是不完美的,正如现在的A股市场,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也具备了两个有利条件,第一个是地利,沪深300指数目前在3500点左右,这是一个经过长达三年调整达到的区域,指数隐含的估值和股息率是着迷的。第二个是人和,2023年7月份,中央开始格外的重视长期资金市场,之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多路资金进入市场,在2024年初市场剧烈波动中展示了力量,凝聚了市场信心。

  第一个从最强烈的产业趋势出发,毋庸置疑AI产业浪潮是时代的选择。AI产业浪潮的核心在美国,这是事实,但这也是工业革命以来,中国距离划时代的产业浪潮最近的一次,也是最令领先者紧张的一次,中国有机会有能力跟上产业浪潮,其中会涌现出各种投资机会。

  2月,A股迎来大幅反弹。股指方面,上证、沪深300指数收复年内失地,创业板指数也大幅反弹,罕见地走出了连续阳线月能够说是过去一年最牛的一个月。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指数牛的背后,今年开年以来,股票涨幅中位数下跌接近16%,全市场5300多只股票,只有800只是上涨的,远逊于指数表现,和去年正好相反。

  一月底二月初,由于量化基金的杠杆产品在极端波动市场下的风险暴露,导致一月末股市,尤其是微盘和中小盘股非理性快速杀跌。然后,大批资金开始申购主要股指的ETF基金,根据Wind显示的份额变动看,主要的指数ETF基金年初以来增加了差不多3000亿,指数在轧空之后暴力反弹。以上是这次暴跌暴涨的大致经过。虽然股指的暴涨暴跌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但是这次大反弹对市场的指导意义还是很重要的。过去半年的单边下跌市场,一度有一种说法,股市在中国并不重要,而这次政府强烈支持做多下的反弹,可以说是打消了市场的这个顾虑,粉碎了传言。这样的好处是,投资的人能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预期下给股票估值了,而不是像之前泥沙俱下,好公司坏公司齐跌,价值评估常常失效。

  经济方面,年初以来地产数据继续恶化,3月的小阳春估计要落空,节日消费尚可,但是节后客座率和机票价格大大回落,低于19年同期,说明整体上需求还是很疲弱。整体的组合变为弱经济、强流动性、强政策支持。按照我们过去的框架,这种市场一般是一个强主题震荡市。国债收益率继续走低,也说明在目前的CPI环境下,高收益资产是非常稀缺的,这有利于股市整体估值。

  A股经历了2月初的最后一跌,终于在农历新年后迎来了全力大反转,沪深300指数八连阳创造纪录。2月所有交易日全A平均成交额达9568亿元,是真正意义上大小盘齐飞的放量上涨。

  A股如此急跌急涨的风格,是对每一位价值投资者的终极大考,只有坚持到底不出局才能见到胜利的曙光。交易层面,2月我们坚守住了核心仓位未减仓,消费、高端制造(国防军工、汽车等)依然是我们主要配置的方向,除此之外,我们还将节前防守向的可转债仓位逐步换成了弹性更高的品种,加大了计算机、医药生物、传媒等行业的仓位配置。

  正如我们在年初发布的致投资人信中提到的,极致的预期会出现极致的预期差,并孕育出巨大的机会。

  当下随着政策面和资金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宜增强信心。目前我们着重关注的方向包括高股息、中药、高端制造、消费以及AI技术的进步。在选股方面,我们依然遵循涌津的“景气周期(天时)、安全边际(地利)、商业模式(人和)”三维研究模型,挖掘竞争格局稳定、资本开支少、现金流良好、资产配置能力强、盈利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有可持续增长、注重股东回报以及估值合理偏低的机会。

  2月份市场再度经历了巨幅波动,月初中小市值股票延续1月底趋势继续,带动市场全面下跌,但随着ETF资金继续大举入市,以及春节前夕证监会人事任免,2月8日小微盘股出现大幅反弹,中证2000指数单日上涨近10%。春节后,市场延续上涨趋势,继续单边上扬,仅在月底有所反复。全月来看,沪深 300指数上涨9.35%,中证1000指数上涨11.69%,恒生指数上涨6.63%,截至 2 月底,部分指数已经年内收涨。希瓦大小牛产品维持较为稳健的持仓,在年初市场大幅度下滑中基本上稳住了净值,也随市场情绪修复有所斩获。

  从基本面上来看,2024年会是宏观经济继续恢复的一年,刚刚过去的春节消费数据表现不错,旅游非常火爆,说明不是没有消费需求,也并非没有消费场景,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消费自身存在一定的韧性和活力,将成为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石。而节前持续大额的ETF申购也进一步显示政策对长期资金市场的真切关注,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地产销售难言企稳,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下行之后,无论是经济还是信心的全面恢复均不会一蹴而就,依然需要一些时间与耐心。

  投资布局上来看,我们仍旧是会维持当前的类哑铃持仓结构,其中高股息资产占据近半壁江山。从大的方面而言,我们选股主要关注两点,第一是公司纯收入能力,其次是公司的利润如何转换为投资收益。所谓的高股息,首先一定是公司能够赚到钱并且现金流充裕,否则不可能维持高股息率,这是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而高股息是相对于股价而言,高股息公司的PB会比较低,另一个从公司资本配置的角度来看,如果行业要一直地新增大量资本开支,那么也不可能维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所以能维持高股息的公司大概率是处于竞争格局较为稳定的行业,现金流消耗也较少,而同时公司也愿意做到合理的资本配置以回报股东,要么回购要么分红,这一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价值投资的基石,所以我们愿意作为底仓去做比较多的配置。这是自下而上绝对收益的投资逻辑。而从相对收益的角度来看,经济提高速度下降,利率逐步走低,高股息股票的相对优势会更突出,所以就形成了所谓的风格投资,而这种风格投资会加速和放大行情的变化。未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复苏以及股息率的变化,我们也会在不同资产之间进行适当的配置再平衡。16、庄贤投资:市场对新政策和新变化更敏感

  2月份市场在政府出手维稳的情况下,市场探底并大幅反弹,权重股相对小盘股反弹力量更强,市场日均交易额从1月的7400亿增加到2月的9500亿,其中AI板块为代表的新技术方向领涨,以股息率为主的板块依然稳健向上。在刚经历一跌出清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的整体预期都被拉低了,因此,目前的市场对新政策和新变化更敏感,对有兑现度的产业趋势和公司增长,也处于较好的布局时期。对于市场,我们大家都认为需要持续关注三大因素,中美利差的真实走势,各个行业盈利预期的走势,以及市场中参与者的信心走势,一个基本的判断是2024年这三个走势都有触底的可能,能否达到底部回升的态势则需要持续跟踪。主体策略放在耐心寻找爆发型的兑现度高的个股,追求绝对胜率。周期品上,我们看好黄金向上,并认为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全年冲高回落。看好大炼化、精细化工中有产能退出预期的品种,我们将聚焦在新材料、新技术、新路线带来的业绩暴增方向上,深度挖掘个股,应对宏观的不确定性。

  展望三月份,基于目前的观察,我们大家都认为当下处于市场的战略性大底部区间,系统性风险已经基本消除,虽然市场后续会完成尾部出清的状态,连续快速反弹上涨概率并不高,但预期三月份为一系列政策密集期,主线或许逐渐浮出水面,方向上我们坚定看好人工智能革命的演绎

  2月市场在经历了过去几月大幅调整之后终于迎来了全面的V型反弹。春节最后三天市场在“国家队 ”持续地买入ETF注入流动性下,各大指数均出现了暴力反弹;节后五年期LPR利率一下子就下降也助力了反弹延续。全月A股港股各大宽基指数全部大涨,所有板块无一下跌,成交量也大幅放大,其中TMT、电子、美容护理、汽车、机械设备涨幅领先;环保、建筑装饰、房地产、纺织服装涨幅靠后。

  无论是资金面、政策面还是基本面都出现了积极地信号。资金面上,瑞银研报表示中央汇金等“国家队”过去几月通过ETF买入已超过4100亿,无独有偶,北上资金本月净买入也超过600亿元,创过去十三个月新高;政策面上,虽然一年期LPR连续两月维持不动,但五年期LPR本月下降25个基点是历史上首次,同时中央财经委员会议再一次强调了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家电、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让大家对于下周召开的两会有了更多的政策期待;再来看经济基本面,春节期间旅游出行餐饮等消费数据均超市场预期,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人均消费虽然未完全恢复到19年,但绝对值也是疫情放开后的顶配水平,展现了内在消费的一定韧劲。制造业在低预期低基数下,全年也有望在政策的托底下实现稳定增长。

  股市在经历了几年下跌之后,横向纵向比较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龙年权益表现可以让我们期待。我们对于低估值高股息且有边际改善的行业与个股加强了研究,在低利率环境下可以替代部分现金;同时在月初的流动性危机下给予我们很好的机会布局未来几年基本面向好且业绩增速边际向上的成长。未来两个月是两会、财报密集期,我们将紧密跟踪宏观上政策发力方向和经济恢复力度、微观上的上市公司业绩成色以及未来指引,寻找新的成长股机会。

  我们对当下市场继续保持相对谨慎且乐观的态度。一方面,从近期市场的诸多扰动因素而言,尽管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的基本面现状并不足够支撑市场就此开始大幅反转,但拉长时间周期而言,当前力度空前的呵护市场、宽松货币、扩大内需等多维度政策组合拳,将逐步助力经济走出当前困境,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转型换挡抓手,逐步为经济向好提供中长期支撑。当下时点,在发展趋势上,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重中之重,央国企在新型制下将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推动新一轮产业升级。展望后市,我们大家都认为,当前市场底部形成或已基本确立,后续右侧应持续关注两会政策明确与宏观数据验证。

  似乎经历了2月初的泥沙俱下之后,市场又开始乐观了。仔细分析,二月仍属超跌反弹,也确实能找到一些偏乐观的观点来支撑这波反弹。

  在经济整体弱复苏的背景下,寻找较为陡峭的产业趋势难度不小,但并不是没有,比如国产化以及人工智能等。近期一家权威外媒发布了一篇文章,翻译过来名字叫做《中国半导体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文中较为详细的讲解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经过制裁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哪几个方面是进步较快的。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些观点,但很明确的一点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并没有被制裁击垮,相反,制裁加快了这个产业的成长,并且在一些领慢慢的变成了大玩家。文中有一句话很让人感慨:“从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将在未来十年从根本上改变该行业。”我们投资的一个重要的思路是国产化,这篇文章印证了我们此前的观点,而且我相信未来市场会逐渐认知到A股的硬科技是非常存在竞争力的领域,这样的领域可以玩很多年,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空间和估值都可能会较为可观。海外硬科技已经早就处于牛市阶段,我们始终相信国内的对标公司也会逐渐崭露头角,这个产业趋势可能会持续很多年。另据新闻媒体报道,中芯国际的5nm也获得了进展,国内硬科技的大行情似乎已在酝酿之中。

  从实际投资操作的方面出发,经历了1月和2月初的洗礼,我们在不断微调组合结构,坚定追随的是产业趋势,而不是市场。

  投资有风险,本文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依据自己情况作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上一条:漫画科普:长图看懂怀孕全程感触生命的奇特与母爱的巨大! 下一条:2021年粉碎机行业品牌推荐评选活动已开启!